2008年11月28日星期五

呼吸税是否会官学互动

  开征“呼吸税”,竟成议题。院士在前,学官在后,让人陡然为现在这一口呼吸可能是最后的免费品而莫名幸福。
  院士是专门关心森林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,学官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周国逸。蒋院士倡议“呼吸税”在前,周副主任称开征迫切在后,学术人士、学术官员同声�@��`�8,“呼吸税”从理论上讲就似乎有些势在必发的意思了。
  天下本无所谓“呼吸税”,故而这个议题的出现完全可以说是“自扰之”。常言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”,但权威学人与学官,难道现在竟成庸人?
  在“排放”的意义上,一口锅炉、一头牛和一个人,都造成温室效应。这是科学观点,或者说科学主义的观点,但我不会听到科学即五体投地。把锅炉、牛和人在排放意义上等量齐观,这不是社会科学更不是人文主义的观点。
  你可以要求企业减排,向企业征收排放税,以促进减排,我是没有什么异议的。但你不能要求牛少放屁,不能要求人少呼吸。人和空气的配合纯属自然,人是自然产生,空气是自然供给。不管你收不收税,都调节不到人的呼吸。如果自自然然地呼吸就会破坏环境,那只能说这个世界原本不适应于人或者人原本不适应于这个世界,与征不征税有何干系?
  有人在关心收了税是不是真能用于改善生态环境。我感到很遗憾,有必要顺着忽悠去究真吗?呼吸收税,这种提议赶紧一棍子打死可也,跟着去讨论收税能不能用于环保,不是跟着犯浑?
  这个时代盛产学人之议,开源之法实在很多。爱护森林的院士说呼吸要收税,人的生命指征,都成了税收来源,下一步,大概为了降低温室效应,人还得为自己的体温缴税。推广儒学的大师说要定儒教为国教,并且征收“儒教遗产使用税”。这样的开源之法,难道不是一样生猛?本来你是不信某一样东西的,他硬要给你塞到脑壳里面来,不向你付租住费不说,还要说因为你相信了他的主义,所以你得给他交钱。
  这个时代很讲官学互动。官有所思,学即有所议;或者学有所议,官即有所行,往往有声有色,一拍即合,显得知识受尊重,决策很科学。例如,有什么要涨价啦,必然会有学者说“涨得好,涨得还不够”,或者“资源有限,涨价有利于培养节约意识”。有时,这种互动还要拓展一下,谁有钱也让参加,叫官产学互动。总之,这个时代的互动机制,看上去还颇为有效。你不在官,不在产,不在学,那么也就在互动之外了,就只好被动。
  “呼吸税”、“儒教遗产使用税”这类倡议,荒唐不荒唐是一回事,关键在于能不能互动起来。孔子有标准像,这是官产学互动的结果,据说从今以后,孔子的像就要用统一制式的像了,否则就有不敬祖宗的嫌疑。“呼吸税”呢,学人与学官已说是很迫切,不得不征,只要官学开始互动起来,想必也可以越来越成为“主流意见”。以前,专家说“种地就要纳粮,千年不变的定理”,农民地里种花生、家里养头猪都交“特产税”,互动得不是很好么?
  现在,让我们注意看一看,“呼吸税”是否会从专家提议变成官学互动。

没有评论: